
新洞口客户端7月11号讯(通讯员:王秀花 黄馨瑶)洞口县宗祠建筑结构完整,民俗风采和地域特色突出,这里拥有规模宏大的宗祠建筑群,被誉为“中国宗祠文化之都”,形成了一道我国稀有的宗祠文化奇观盛景。为深入了解洞口县宗祠现状,7月9日上午,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“田野青春,助力乡兴”实践团前往洞口采访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刘彪。
据了解洞口祠堂众多,最多的时候高达几百个,现今尚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古祠堂40余处。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个,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个,市县级若干,遍布全县各地。
在提及洞口的宗祠文化时,刘彪表示政府对祠堂文化日趋重视,近年来洞口县在保护修缮的基础上,大力发挥祠堂的公共价值,让文物活起来。他将洞口的祠堂价值总结为三点:,一是祠堂本身的历史建筑艺术价值,一是祠堂承载的家族文化历史价值即教育价值,三是祠堂是红军长征和抗战见证,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。
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,关于祠堂的转型问题,刘彪向实践团成员提供了两个范例:一是位于高沙镇的曾氏宗祠,洞口创新祠堂变学堂举措,充分发挥祠堂的文化教育功能,邀请文史专家授课传统文化、国学经典,每年都吸引了数万人的参观。二是位于石江镇的王氏宗祠,每年都会有戏剧班子在祠堂里义务演出,持续时间长达几个月,村民们可免费听戏,充分发挥了祠堂文化娱乐功能,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等。
洞口县深入挖掘宗祠文化中传统教育、清廉教育、党史国情教育的价值,充分发挥了信仰的力量,在新的时代背景下,利于团结群众,凝聚共识,为精神文物建设贡献文物力量。
责编:黎倩
一审:曾林吉
二审:肖自豪
三审:唐盛
来源:洞口县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下载APP
分享到